新华社

新华社APP 在
2024-07-29 10:06:00 进行了一次消息推送:

新华社.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根据新华社2024年7月29日的报道,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发明专利方面。具体来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2.9件,这一成绩标志着我国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预期目标。这一进展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坚定决心,也展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的提升。[^1^] 正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7月2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消息: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中设定的目标。这一成就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制定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目标,以此作为衡量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指标。如今,我国不仅实现了这一目标,更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 在创造方面,我国不断涌现出更多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截至2024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高达442.5万件,其中企业作为权利人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72.8%,显示出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活跃态势。此外,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也达到了4590.9万件,刷新了历史记录[^1^]。 在运用方面,知识产权正有效赋能经济创新发展。通过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同比增长22.2%,高价值专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中的落地不断加速。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进出口总额在1—5月达到了1800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额的增长更是超过了进口额[^1^]。 保护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助力。新修订的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全面实施,以及商标法的修改,加强了知识产权的法治保障。同时,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构建,为数据要素的流通利用提供了便利,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满意度也提升至82.04分,连创新高[^1^]。 服务方面,便民利企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的实施,推动了72项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的同标准办理,同时开放了60种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实现了“应开放尽开放”的目标。审查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提升,使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15.7个月,商标注册的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审查合格率保持在97.7%,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 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成功加入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和版权方面的马拉喀什条约,推动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的缔结。中国申请人在PCT国际专利、海牙体系外观设计、马德里国际商标申请等业务体系中的申请量稳居世界前列。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量也分别达到了91.9万件和213.5万件,保持稳定增长[^1^]。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正朝着知识产权创造大国的目标坚实迈进。

这个时间,其他APP也有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