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社权威快报|“蛟龙号”顺利完成300潜!”
2024年8月18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海域迎来了其第300个下潜潜次。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中国深海探索能力的飞跃,更是对“蛟龙号”及其科考团队不懈追求和努力的肯定 [^3^]。
自8月10日起航以来,“蛟龙号”与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一同踏上了为期45天的海上调查之旅。在这次航程中,“蛟龙号”将在西太平洋的3个作业工区开展18次下潜作业,深入探索海山生物类群,掌握海山的位置、环境特征和生物群落组成 [^5^]。
准备工作始终是下潜任务顺利进行的关键。从设备调试到人员培训,再到规则宣贯,科考队围绕“蛟龙号”下潜的各个环节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确保每一次下潜都能安全、高效地完成 [^11^]。
“蛟龙号”的300潜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积累,它代表了中国深海科技的一次次突破和深海科考的一次次深入。从首次在大西洋开展下潜作业,到创造九天九潜的新纪录,再到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地质、生物样品和数据,“蛟龙号”的每一次下潜都在为人类认识深海、保护深海、利用深海做出贡献 [^13^][^14^]。
随着“蛟龙号”的不断下潜,我们对深海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成果填补了南大西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空白,丰富了全球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为全球深海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蛟龙号”的300潜,是中国深海探索的300次勇敢尝试,是科考队员对未知世界的300次深入探索。这一里程碑事件,必将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深海科考事业,为人类揭开深海神秘面纱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这个时间,其他APP也有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