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医保的人越来越多?国家出手了.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号消息,“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之后每续保1年可享连续参保激励”“当年居民医保零报销人员,次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等待期至少6个月”⋯⋯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
新闻标题:
国家医保局新规:连续参保激励与断缴等待期并行,保障与规范并重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8月1日印发了《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3^]。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优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结构,提升参保质量,并维护群众依法参保的权益。
首先,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自2025年起,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群众,从第5年起每多参保1年,将适当提高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每次提高的额度不低于1000元[^6^]。这一激励措施,旨在鼓励居民持续参保,增强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作用。
同时,对于当年没有使用医保基金的参保群众,次年也将提高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以此作为对参保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奖励[^6^]。此举不仅体现了医保制度的人文关怀,也有助于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然而,政策也对断缴医保的行为设立了制约机制。根据新规,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将面临至少3个月的待遇等待期[^6^]。对于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个人,等待期至少为6个月,期间内将无法享受医保报销[^6^]。
此外,指导意见还放宽了参保的户籍限制,允许外地户籍的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在常住地参加居民医保,并取消了超大城市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参加职工医保的户籍限制[^6^]。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实现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在筹资政策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居民医保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同时对困难群众给予分类资助[^6^]。这表明政府在确保医保制度可持续的同时,也关注到不同收入层次群众的实际情况。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指导意见强调要简化参保缴费流程,推动医保经办和税务征缴业务在线上“一窗通办”、线下“一厅联办”,让参保人员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1^]。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中还提到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的扩大,允许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近亲属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及就医购药发生的个人自付医药费用[^6^]。这进一步体现了医保制度的灵活性和覆盖面的拓展。
总体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指导意见,既强化了参保的激励机制,也对断缴行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确保了医保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我们期待医保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这个时间,其他APP也有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