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科学家回信|平劲松:行星或存在细胞级别生命体”
在2024年7月30日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教授对读者的提问做出了深入的回信。在这次交流中,平教授不仅分享了关于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形式的见解,还特别提到了行星或存在细胞级别生命体的可能性[^2^]。这一发现不仅激发了公众对宇宙生命探索的极大兴趣,也为天文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逐渐深入,对外星生命的探索也从未停歇。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的“科学家回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教授,就读者关于宇宙生命存在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在回信中,平劲松教授指出,科学家们已经在宇宙中小行星天体采集的样本以及降落到地球上的石陨石碎片中,发现了数十种生命前物质,包括氨基酸、核苷酸、芳香和糖类等。这些物质构成了生命的基本元素,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研究发现,银河系内的微尘颗粒中可能含有与核酸、脂质等生命分子具有相似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分子。这些分子在太空中被紫外线和X射线等辐射作用下形成,为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2^]。
平教授还提到,生命前物质是生命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地球上,它们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生物分子和细胞等基本单位。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生命前物质可能通过自然过程或人工合成的方式,进一步演化为更复杂的生命形式。
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在地球以外发现确凿的外星生命证据,但上述发现为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普遍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平劲松教授认为,很可能在某个类似地球包括地球环境的行星上,也存在细胞级别的生命体[^2^]。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形式的新视角,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对宇宙生命探索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将会更加全面,对生命起源的理解也将会更加深刻。
这个时间,其他APP也有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