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向我国售出157台光刻机!.可获利500亿,美国:不许卖!”
在2024年7月27日11:00:00,一则关于荷兰向中国出售光刻机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澎湃新闻报道,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因应美国要求,取消了部分光刻机出口中国的许可,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少数客户[^2^]。然而,尽管面临美国的压力,ASML公司依然在中国市场销售火爆,其CEO彼得·温宁克直言,半导体供应链的脱钩极为昂贵和困难,强调了紧密合作的重要性[^6^]。
正文内容如下:
光刻机作为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技术含量在所有半导体制造设备中占据最高位置。随着半导体和信息通讯等产业的稳步扩张,全球光刻机销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中国光刻机研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4^]。
2024年,全球光刻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52亿美元,其中ASML、Nikon和Canon三家厂商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ASML在光刻系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品包括高端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这种设备是制造先进芯片的关键[^7^]。
然而,美国长期以来对ASML向中国出口最先进设备施加了压力,禁止其向中国出售EUV设备。尽管如此,ASML依然在向中国大量出售老款深紫外光(DUV)光刻机,并且市场需求旺盛。根据最新报告,2024年上半年,ASML面向中国的设备销售量显著增长,达到了历史新高[^4^]。
这种情况进一步凸显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依赖性。尽管美国的制裁政策依然严厉,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势头不容忽视。中国不仅在不断提升国内芯片制造能力,还在积极寻求跨国合作,以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ASML的光刻机热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分析人士指出,ASML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市场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全球供应链脱钩的实际困难。华尔街投行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李明表示:“供应链的完全脱钩不仅非常昂贵,而且会极大地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效率和创新速度。除非有替代性供应出现,否则这种脱钩更多是个政治愿景。”[^4^]
随着全球多极化的发展,半导体供应链的管理和维护变得更加复杂。实现供应链的完全脱钩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解决众多技术和管理难题。ASML的CEO彼得·温宁克也表达了对供应链脱钩的看法,他认为在半导体领域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是紧密合作[^6^]。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格局仍可能发生新的调整和变化。ASML光刻机在中国市场的热销,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下,各方如何找到新的平衡点,将决定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路径[^6^]。
这个时间,其他APP也有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