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订阅的快讯.【两部门就《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推进并规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应用,加快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
重磅:中国推进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公开征求《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加强这一领域的规范管理,中国公安部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起草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24年7月26日公开征求社会意见[^2^]。这一办法旨在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身份认证平台,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同时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正文: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身份认证成为确保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环节。《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网络身份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办法明确了“网号”和“网证”的概念,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网络身份认证方式,允许自然人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自愿申领并使用,进行非明文登记和核验,从而在享受网络服务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网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网络身份符号,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但不包含明文身份信息。而“网证”则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公众可以通过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申领属于自己的网号和网证[^8^]。
该办法还特别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需要在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下申领网号和网证,而十四至十八岁的青少年则需要在监护下进行申领。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视,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此外,该办法鼓励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支持用户使用网号和网证进行身份登记和核验,同时要求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已通过网号和网证验证的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除非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或用户本人同意[^9^]。
公众对于《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指定邮箱提出。这一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展现了政府在立法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了管理办法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公众利益[^2^]。
随着《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的不断完善和实施,预计将对提升中国网络安全环境、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公众和相关企业应积极响应,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
这个时间,其他APP也有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