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人民日报APP 在
2024-07-26 15:10:00 进行了一次消息推送: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2024年7月26日这一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11^]。这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生态瑰宝,不仅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的数百万只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而且也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之一。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扩展包括了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等五处提名地,这些地区共同构成了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节点。这一成功申遗的案例,不仅代表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决心和努力,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智慧[^11^]。 这片湿地是“地球之肾”,孕育着超过680种脊椎动物,包括415种鸟类,如黑嘴鸥、丹顶鹤、白鹭、东方白鹳等,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13^]。此外,这里还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持了包括勺嘴鹬在内的17种IUCN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13^]。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立法保护、科研监测、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我们共同守护着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确保其生态价值得到永续传承和利用[^8^]。 随着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列入,我们期待这一生态奇观能够继续在全球生态保护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共同努力,这片神奇的土地将继续见证生命的赞歌,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典范。

这个时间,其他APP也有消息推送: